這週,商界熱熱鬧鬧的議題,凸顯了 老闆這角色,對「公司治理」的體會跟理解有多重要。
「老闆」這角色,舉重若輕,思考必須嚴謹,不是top sales、不是kol、不是財務報表的思考而已。
當你是個老闆,你要權衡的有
- 公司生存、
- 員工穩定、
- 客戶關係、
- 投資人關係⋯等等眾多構面。
當你是個公司高層,被叫「某某長」、「某某總」的時候,當責是很重要的,因為你不只是員工而已。
「好說」是很小的公司,目前連同我,只有四個全職,其他高手是顧問,但跟好說做過生意的人就知道,「好說」在合作上很嚴謹,幾乎是上市櫃公司的等級。
每個來往合約有編號、每個合約要法務跟財務簽過,員工的聘任有一定流程跟標準。
就算是顧問,合約的簽訂也有KPI跟該遵守的義務跟責任,即使每個顧問都是高手、即使他們我給的費用都不高。
我是個人最大股東也是公司負責人,但我尊重公司營運的制度,因為,這叫「責任」。
五年前,我另外一家公司變成「股份有限公司」的時候 ,我的腦袋還沒有建立起公司治理的自覺跟體會,隨心而走、任性而為,我的股東氣的一整年不理我,花了很久的時間,我才重新建立起他們對我的信任。
當我今年建立「好說」,關於公司治理這塊,我非常嚴謹。
因為我知道,一家公司要走的久走的遠,公司架構的底子要深厚、基石要穩。
認識我很久的人會訝異我在好說經營上的低調,明明我做得到華麗開場,但我沒有。
事實上,目前為止,我做過最大的行銷活動,預算十萬。
我的業務力應該也還不錯,至少我知道在一些領域,會有人買我帳,但我還沒有真正對外提案,因為,公司很多架構還在做,而且拿了預算要把事做好,而我公司之前還在打地基的階段。
我為何要找營運長?下個月我的策略長也會宣布,找她們,因為她們比我優秀,某部分讓她們管理,做的比我好,
事實上,我的營運長ㄧ到位,在目標管理跟營運流程上,她做的很棒。
而在邀請她們成為團隊核心成員前,不管是外部合作、還是顧問角色,我是先觀察磨合,才邀請進團隊。
這週,我一個供應商有點狀況,我必須處理。
我謝謝過往幾年的人生經驗,讓我能耐著性子處理狀況。
「交代」這件事,我是連潛在天使投資人都交代。
也還好,我做事向來會多思考幾步,不會讓我公司暴露在危險當中。
中年之後,處事之道更強調「當責」、「信任」,當老闆是個功課,員工、投資人、廠商的關係都要考量,我還在學。
延伸閱讀:你的事業危機有時候是自己造成的!
延伸閱讀:蛻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