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寧,是好說的創作者中,最接近我原先設定TA族群的代表。
有高階經理人資歷、海外工作經歷,這群人不缺工作經驗、在企業游刃有餘,對擁抱數位潮流有興趣,卻不一定能掌握現在自媒體操作手法的姊姊族群。
我們是在上海認識的,彼時的她在上市公司是高階經理人,我在操作我自己的個人品牌,同時也幫一些大陸女企業家做她們的個人品牌,因為對品牌有類似的理解,所以,好說在創立初始,我就找她在好說上分享。
詩寧的文章,很聚焦中年族群面對網路新浪潮的心路歷程跟學習與探索的過程。
她說,寫作和創作正是她這幾年最想做的事情之一,曾經以作家為第一志願而讀中文系的她,儘管在職場闖蕩多年還算順利,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屬於自己的一本書或一部片子,作為明年五十歲的生日禮物。好說正是她可以持續累積想法的平台,不要讓被片刻的靈感溜走。
詩寧說,創作主要是跟自己對話,但在好說有人也同時看更好。
她入手的主題是自己回台後重新學習進入軟體業的心得。
她把中年企業人對於大環境變化的反思,對自身定位的調整,及跟年輕人互動的智慧,描述得頗有趣味。
也因為思路清晰,加上過往累積的人脈存摺,一系列文章引起遠流出版的注意,請她協助主辦創新主題相關讀書會,帶領讀者去思考疫後的未來,甚至一起辦直播活動。
《疫後大未來》讀後感(一):正面的加強有加強到你嗎?負面的漩渦你有躲過嗎?如何化危機為轉機?
《疫後大未來》讀後感二:線上學數學、爸爸教小孩、教育創新最接近破壞性創新的一次
《疫後大未來》讀後感三:不要糟蹋大好的危機、發掘可破壞指數、社區互助托住弱勢
年輕的族群看待網路,喜歡以流量等同價值,但其實「品牌價值」是一種信任的積累,我跟詩寧都有多年的大陸工作、創業經歷,我們知道,流量不等於唯一品牌價值。
文章卻可以被正確的客戶看見,從而形成具體合作去創造價值。這是好說平台提供給多樣化姐姐的服務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