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創業不會有天使光環
#創業是每天在打怪
#合夥創業是有難同擔
#做品牌要耐得住寂寞
昨晚,跟一個朋友聊了很久。
談創業這件事。
我不是成功人士教不了成功之道。
倒是,這幾年對(創業)、(自己)有清楚的認知。
首先,創業者的頭上沒有自動生天使光環,你是創業者這件事不會對你的人設加分。
創業是完成手上每一件小事,一步一腳印的打怪,讀書都得從小學開始,創業更不可能一步到位,(基本上,要升級是很難的事,常常在重修)
合夥創業是很嚴肅的議題,等同婚姻,要有清楚的認知,不是有福同享而已、重點是能否有難同當。
如果創業是為了賺大錢,那當個好員工可能更快達到賺錢的目標。
創業不需要多遠大的起心動念,有時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點,但這個點足以吸引人家認同你這就夠了。
每個人都想做品牌,覺得做品牌才能賺錢,但品牌的意涵是精神層面落實到現實層面的過程,要花時間堆疊,做品牌的人才需要耐的住寂寞,一年就想成功的,那你可能要上輩子拯救全宇宙才可能。
創業是自己跟自己對話的過程。
面對最真實的自己,是最殘忍跟困難的。
我一直覺得,台灣是寶島,這兒的人善良佔多數,古意是被推祟的好特質。
(雖然,我不那麼認同,因為古意而固執更可怕)
你不用很厲害,你也可以做品牌,只要愛你的人喜歡你,但如果需要過度包裝自己,你就不愛自己了,別人怎麼可能愛你呢?
30幾歲是衝的很快的年紀,卻也是最有可能迷失自己的階段,不過,所有的事情都是人生,要自己體會才知道。
我在30幾歲的時候,別人勸我,也是耳朵很硬聽不進去。
等我自己撞到鼻青眼腫的時候,才能分辨誰說的是實話,誰在敷衍我。
等懂了,已經中年。
其實,當嘴甜的甜心姐姐,專門給人拍手就好是容易的,但願意說實話需要真誠。
延伸閱讀:創業、當老闆是哲學問題
延伸閱讀:書寫下你的故事,設計屬於自己的幸福方程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