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很低調的,默默的架了一個網站平台,
架構不小,而且還有很多階段要走。
也是因爲做這網站,我才搞懂工程師的世界分這麼多類別。
前端、後端、UIUX、測試之類的。
也是搞這網站,大概對台灣的寫作生態更多瞭解。
也是做了這個網站,認識不少新領域的人,尤其年輕人。
很多人問我,怎麼又突然多了間公司?嗯!我只能說,一切自有上帝的安排,因為不在我預料之內,但既然啟動了、運作了,那就好好做吧。
我總感覺,(好說)是要我修完七年前沒修完的功課、外加檢視我這幾年人生成長的軌跡。
連幫我取名(好說)的人,都是七年前的團隊成員。
好說的起心動念,很簡單,就是(做自己)三個字,尤其是40歲之後的你我。
做自己,說來輕描淡寫的三個字,我們可能要用一生來學習。
不過,每個人有自己的故事,故事的收斂處,也許可以成就不錯的果實。
這就是(好說)想做的事。
如果說,我這幾個月有點小小的成就感,應該是,我讓很多原本不寫文的人,都跳下來分享她們的生活智慧。
比如,我兩個最多產的作家,一個專門寫咖啡、寫財經法律,她是律師娘、銀行高管、私募基金總經理,居然能在一個月內,連動畫都能自己做
一個三寶媽,是上市公司的夫人,專門分享育兒智慧,寫的知識超落地而且有參考意義。
而更多我們的作者,其實我並不認識,好像冥冥之中,一群人就聚在一起,做些好玩的事。
很多人問我,現在這麼多女性社群,我又不是名人,做這個會不會太辛苦?
嗯!過了40歲之後的我,並沒有打算在群體裡當意見領袖,因為,我知道我不是具群眾魅力的人,我也壓根不用當太陽。
好說就是一個網站,每個人都可以來註冊帳號,當然,初期,我們還是會審一下文章,避免一些無謂的爭議跟糾紛。
(好說)是一個平台,其實原本我是不想讓自己浮上檯面,畢竟,我覺得做平台的人不應該太凸顯自己,平台上的人才是主角。
但還是得做一個sample,告訴大家,過了40歲之後的做自己不用很厲害,也能成就一個個人品牌,甚至成為一門生意,我只能先把自己的故事寫好。
很多臉友認識我很久,我不需要特別包裝我自己。
我沒有比人厲害、也沒有富爸爸,也沒別人美麗,唯一能說嘴的,可能是職場生涯,我始終如一的做自己,而一直有人願意給我機會讓我做我想做的事。
到這個年紀,我們不見得想成為kol,但我們可以成為Koc,而且,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很好,只要你開始嘗試。
好說,明天之後就要進入營運階段,說實在,我有點期待、有點焦慮。
對營運,我每天都要戰戰競競。
也是一種人生的新階段⋯